在灘橋鎮(zhèn)的大街小巷,總能看到一個身著深藍色工裝、手拿抄表本的身影,他步履匆匆卻眼神專注,時而俯身查看水表,時而與居民親切交談。他就是灘橋供水服務站的抄表員康榮,一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了四十載的老同志。人們親切地稱他為“水表康”“活地圖”,而他用自己的堅守與熱忱,書寫了一段不平凡的供水故事。
“抄表看似簡單,但要做到零差錯、全覆蓋,靠的是腳力、眼力和責任心。”康師傅常常這樣說。1986年進入供水行業(yè)以來,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斑白,他走遍了全鎮(zhèn)16個行政村(社區(qū))、5000余戶人家,每月抄表行程累計超過100公里。無論是盛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,他總能在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完成抄錄任務。
在康師傅泛黃的抄表記錄本里,除了密密麻麻的數(shù)字,還夾著許多特殊標注。張大爺家水表讀數(shù)旁畫著星號,表明這戶獨居老人視力不好,抄表后要上門告知水表噸位及水費多少;王大媽家的備注欄里寫著“每月15號代繳水費”,這一代就是七、八年;村子里留守兒童家標注著他父母的電話,每月定期電話聯(lián)系其父母,告知用水情況的同時也匯報孩子的近況……
去年寒冬,抄表時發(fā)現(xiàn)獨居老人李奶奶家用水量激增,康師傅立即警覺,反復檢查后判斷是穿墻管道凍裂漏水。他連夜協(xié)調(diào)維修隊搶修,又自掏腰包為老人墊付了配件費用。李奶奶拉著他的手感激地說:“你比親兒子還細心啊!”
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沒有豪言壯語的宣言,康榮用近四十年的堅守詮釋了基層工作者的初心。他的故事就像鄉(xiāng)鎮(zhèn)縱橫交錯的供水管網(wǎng),看似平凡無奇,卻源源不斷地輸送著為民服務的溫情。這種扎根泥土、甘于奉獻的精神,正是我們水務人發(fā)展征程上最動人的風景!
(通訊員:付時勇)